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标志究竟是什么

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次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正式宣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开始。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这一合作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复杂过程。以下是对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标志的详细分析。
首先,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下,逐渐认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有效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央为目前反日讨蒋的秘密指示信》中提出了“广泛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强调要联合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共同抗日。
其次,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国民政府也感受到了压力。1935年11月,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蒋介石调整了先安内后攘外政策,开始重视抗日问题,并提出了打通与共产党的关系的建议。
再次,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国民政府被迫放弃对内统一的政策,转而寻求与共产党合作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此后,蒋介石被迫与共产党进行谈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最后,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布中国共产党愿意与国民党共同抗日,并提出了共同抗日的具体政策。次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正式宣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开始。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总之,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庐山谈话的发表。这一合作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