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的白度主要由面粉中的什么含量决定

面粉的白度主要由面粉中的麸星含量和色素含量决定。
面粉的白度是衡量面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面粉的外观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面粉的白度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
1. 麸星含量:麸星是指小麦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细小杂质,包括麦皮、麦胚等。这些杂质通常颜色较深,会对面粉的白度产生负面影响。在面粉加工过程中,通过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如优化磨辊技术参数、调整磨辊车距等,可以有效降低麸星含量,从而提高面粉的白度。
2. 色素含量:小麦中的色素主要来自胚芽和麦皮,这些色素在加工过程中会部分残留在面粉中。色素含量越高,面粉的白度越低。为了提高面粉的白度,可以通过添加面粉增白剂来破坏色素的化学结构,使其失去颜色,从而增加面粉的白度。
在实际生产中,影响面粉白度的因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小麦品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其胚芽和麦皮中的色素含量不同,因此加工出的面粉白度也会有所差异。
清理和水分调节:在面粉加工过程中,对小麦进行正确的清理和水分调节,有助于提高面粉的白度。例如,通过使用高效的风选设备,可以去除部分杂质,减少麸星含量。
配方和搭配比例:在面粉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面粉品种和搭配比例,可以有效调整面粉的白度。
储藏条件:新磨制的面粉具有生理活性,为淡黄色。在储藏过程中,面粉的颜色会逐渐变深。因此,保持适宜的储藏条件,如控制温度、湿度等,有助于保持面粉的白度。
综上所述,面粉的白度主要由麸星含量和色素含量决定,而这两个因素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通过优化加工工艺、选用优质小麦、调整配方和储藏条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面粉的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