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什么计

草船借箭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曹操军队对箭矢的渴求,通过巧妙安排草船靠近敌军,以火攻的方式借取箭矢的一种计谋。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智谋之一,源自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这一计谋的背景是,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由于水战的需要,箭矢的消耗量极大。曹操军队的箭矢储备有限,而东吴方面则拥有充足的箭矢资源。
诸葛亮深知曹操军队的困境,便提出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命人制作了数十只草船,并将这些草船伪装得如同普通船只一般,然后在夜晚将草船驶向曹军的营地附近。由于夜晚视线不清,曹军将领并未察觉到草船的存在。
当草船靠近曹军营地时,诸葛亮下令点燃草船,火光冲天,吸引了曹军士兵的注意。曹操见状,误以为东吴军队发动了火攻,于是下令士兵万箭齐发,向草船射击。这样一来,草船上的箭矢便源源不断地落入水中,而曹军则因为箭矢过于密集,以至于很多箭矢都射在了草船上,未能射向真正的目标。
等到天亮后,诸葛亮派人将草船驶回东吴营地。经过清点,草船上的箭矢竟然有数十万支,远远超过了东吴方面的预期。这样一来,东吴军队的箭矢储备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为后续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草船借箭这一计谋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充分利用了曹操军队的焦虑心理,以及夜色的掩护。诸葛亮通过精心策划,不仅成功地借到了箭矢,还避免了与曹军的正面冲突,使得东吴军队在赤壁之战中占据了优势。
这一计谋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成为了后世军事家们津津乐道的故事。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智谋往往比兵力更为重要,善于运用智谋,往往能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