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运动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这次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背景是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所谓的“柳条湖事件”。随后,日军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全面侵略。这一事件震惊了全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政府虽然对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全国各地的民众纷纷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出兵抗日。这场抗日救亡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形成了空前的民族觉醒。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中国人民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英勇。东北人民奋起抵抗,组织了抗日义勇军,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抗日救国会,进行募捐、宣传和抵制日货等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日军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虽然未能立即阻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却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场运动使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抵抗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起点,它唤起了全国人民的觉醒,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抵抗精神。这场运动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