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在哪个省份

明十三陵位于中国北京市。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中国明朝皇帝的陵墓群,因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保存较为完整而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陵墓群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经十三代皇帝,因此得名“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包括十三座皇帝的陵墓,分别是:长陵、定陵、昭陵、庆陵、德陵、泰陵、康陵、永陵、献陵、景陵、裕陵、定东陵和昭西陵。其中,长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1952年,河北省文化局指示将护陵委员会改为十三陵文物保管所,标志着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式开始。195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前政务院关于接管十三陵、修缮古建筑、植树造林、辟为公园的指示,对十三陵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工作。同年,明十三陵由河北省昌平县划归北京市园林局管理。
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文化部文物局批准成立定陵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十三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从1961年至90年代,修复工作不断进行,其余陵墓陆续对外开放。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明十三陵也遭受了破坏,尤其是定陵博物馆中的文物和部分陵墓遭到严重损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明十三陵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1987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知名度和保护级别。1995年,昭陵、献陵的修缮工程竣工,神路二期工程也顺利完成。同年,明十三陵博物馆成立,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参观体验。
综上所述,明十三陵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