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啥意思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意思是在比喻中,如果整体遭到破坏或灾难,那么其中的个体也无法幸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句话出自《左传·哀公元年》,原文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是古代汉语中的一句成语。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手法,传达了一种普遍的道理:在一个整体遭受灾难的情况下,个体往往也无法保全。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如果一个鸟巢被翻倒了,那么里面的鸟蛋自然也不会完整。在这里,“巢”代表的是整体的利益或安全,“卵”则代表个体的利益或安全。这句话强调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在面临共同的危险或困难时,个体很难独立于整体而幸存。
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各种情况。比如,在自然灾害面前,单个家庭或个人很难独自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在经济危机时期,即使是经济实力雄厚的个人或企业,也可能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而陷入困境。因此,这句话提醒人们要关注整体利益,认识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这句话也常被用来警示那些忽视集体利益,只顾个人得失的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个人的命运与集体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总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句话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传达了个体与整体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共同挑战时,个体需要依靠集体力量来共同应对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整体,团结协作,共同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