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审计程序有哪些

应收账款审计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应收账款审计是财务审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收账款审计程序:
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业务性质、经营规模、行业特点等。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与应收账款相关的部分。
2.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评估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设计,包括信用政策、销售流程、收款流程等。
通过询问和观察,评估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3. 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选择性地测试内部控制,例如,对销售合同、发票、收款凭证等进行审查。
关注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并评估其对应收账款的影响。
4. 选择样本进行详细审查:
根据风险评估选择适当的样本,包括金额较大、账龄较长、交易频率较高的应收账款。
对选定的样本进行详细的审查,包括检查原始凭证、核对账面记录与实际交易。
5. 函证应收账款:
向应收账款客户的银行或客户直接发送函证,以验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分析函证结果,关注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6. 检查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
检查应收账款回收的记录,包括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等。
分析账龄分析表,关注逾期账款的处理情况。
7. 分析应收账款的构成和变动:
分析应收账款的结构,包括按客户分类、按账龄分类等。
分析应收账款的变化趋势,识别异常变动。
8. 评估坏账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评估坏账准备的计提依据和计算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
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账龄分析等因素,评估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
9. 编制应收账款审计工作底稿:
记录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采取的审计程序和结论。
确保工作底稿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0. 出具审计报告:
根据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发表审计意见。
如果发现重大问题,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披露。
通过以上程序,审计师能够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全面的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