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逊冲锋枪何时出现在中国战场上

汤姆逊冲锋枪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场是在1922年。
汤姆逊冲锋枪,作为一种早期的冲锋枪,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战场上留下了其独特的印记。其首次出现在中国战场可以追溯到1922年,当时孙中山先生从美国购入了刚刚问世不久的汤姆逊M1921冲锋枪,共30支,这些枪械随后被配备给了孙中山的卫士大队。
在当时的军事背景下,汤姆逊冲锋枪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强大的火力,在孙中山领导的卫士大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陈炯明叛变向总统府发难时,卫士大队利用这些冲锋枪进行了自卫,对叛军造成了显著杀伤。这一事件也成为了有据可查的冲锋枪在中国战场上的最早战例。
随着时间的推移,汤姆逊冲锋枪在中国战场上逐渐被其他类型的冲锋枪所替代。在南昌起义之前,汤姆逊冲锋枪有过M1921、M1923和M1927三个型号,但其中M1923和M1927只是过渡型号,并未量产。因此,抗战之前进入中国的汤姆逊冲锋枪主要是M1921型号。
在抗战期间,由于加工复杂、价格昂贵,中国进口和仿制的汤姆逊冲锋枪数量并不多。尽管美国在1942年将56395支冲锋枪(其中大多数是汤姆逊冲锋枪)运抵印度用以援华,但由于运输损耗等原因,到抗战结束时,中国军队装备的美援汤姆逊冲锋枪数量仅有26907支。同时,英国援华的司登MK冲锋枪则在抗战结束后才大批运抵中国。
尽管汤姆逊冲锋枪在中国战场上的使用范围有限,但其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山西工人抗日武装工卫旅中,汤姆逊冲锋枪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这支队伍利用合法渠道获得了步枪和仿汤姆逊冲锋枪,并以此起家发展壮大。总的来说,汤姆逊冲锋枪在中国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