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最早是什么

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最早起源于汉代。这一时期,西域指的是今天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以及周边的一些国家。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为了打通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对西域进行正式的管辖。
公元前60年,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与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随后,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正式管辖。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不仅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控制,也为后来的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事务。在这一时期,中央政府通过任命都护、设置郡县、推行汉化政策等多种手段,逐步巩固了对西域的管辖。
东汉时期,虽然一度由于内乱导致对西域的管辖减弱,但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中央政府又重新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更加深入,设立了安西四镇等军事重镇,进一步巩固了对西域的统治。
总的来说,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这一时期的管辖措施为后世对西域的治理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