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规定

疏散楼梯间在建筑设计中需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疏散人员。
疏散楼梯间是建筑中用于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因此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下是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规定:
1. 位置与布局:疏散楼梯间应位于建筑的安全出口附近,便于人员快速疏散。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宜通至屋面,并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
2. 形式与结构:根据建筑的高度、使用性质和人员密集程度,疏散楼梯间可以是敞开式或封闭式。敞开式楼梯间适用于一般建筑,而封闭式楼梯间则适用于高层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以防火分隔。
3. 尺寸与宽度:疏散楼梯的尺寸和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通常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1米,以便于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快速通过。
4. 采光与通风: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米。
5. 内部设施: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等可能影响疏散的设施。此外,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6. 防火要求: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对于住宅建筑,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7. 门的要求: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等,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8. 照明与疏散指示:开敞式疏散楼梯间及其他规定的建筑及场所应设置疏散照明,确保在停电等紧急情况下人员仍能安全疏散。
遵守这些规定,可以确保疏散楼梯间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