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和国企考试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央企和国企考试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
央企和国企考试制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1980年,中国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这是国有企业考试制度的前身。随后,央企和国企开始逐步引入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以打破过去依靠关系和推荐的传统用人机制。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国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重要转折点。
具体到时间点,198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录用、晋升、调配、奖惩等应当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奖惩分明、考核严格的原则。这一规定为国有企业实行考试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
随后,各大央企和国企开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考试选拔制度。这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招聘公告: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明确招聘岗位、任职要求、考试时间等。
2. 报名:符合条件的应聘者进行报名,提交相关材料。
3. 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笔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面试则侧重于考察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4. 体检:通过考试的人员需进行体检,以确保身体健康。
5. 录用:根据考试和体检结果,企业确定最终录用名单。
通过这一系列考试选拔程序,央企和国企能够选拔到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央企和国企考试制度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