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离开了居住地会怎样

17灼我心伤时间:2024-07-06

取保候审期间离开居住地,可能会面临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风险,具体后果包括被监视居住、逮捕或变更强制措施。

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涉嫌犯罪被逮捕后,在审判前,根据其犯罪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有无再犯罪的危险、有无固定住所等情况,由法院决定不逮捕,而是采取保证金保证或者保证人保证的方式,保证其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 居住在指定的居所,不得随意离开居住地。

2.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3.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4. 不得逃避、阻碍侦查、起诉和审判。

5. 不得重新犯罪。

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离开了居住地,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被监视居住:如果离开居住地后,取保候审人无法随时到案或者有逃避侦查、起诉、审判的行为,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对其监视居住。

2. 逮捕:如果取保候审人离开居住地后,有证据表明其可能具有逃避侦查、起诉、审判的意图,或者有重新犯罪的风险,公安机关可以向法院申请逮捕。

3. 变更强制措施:如果取保候审人离开居住地后,法院认为其可能具有较大的社会危险性,可以决定变更强制措施,如逮捕。

4. 保证金被没收:如果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离开居住地,导致保证金被没收,且法院认为其情节严重,可以取消取保候审,并采取其他强制措施。

5. 法律后果:如果取保候审人离开居住地后,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重新犯罪,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

因此,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随意离开居住地。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居住地,应事先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取得同意。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将对其本人及其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法律风险。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