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赋分制什么意思

河北高考赋分制是指在高考成绩计算中,将考生的原始分数转换为等级分数,然后根据等级分数进行赋分,以实现成绩的标准化和可比性。
河北省的高考赋分制是一种新型的成绩计算方式,旨在提高高考成绩的公平性和科学性。该制度从2021年开始实施,主要针对考生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选择的选考科目进行等级赋分。
在河北省的高考赋分制中,考生的总成绩满分为750分,其中:
1. 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每门科目满分150分,考生的卷面分直接计入总成绩,这部分称为“3”模式。
2. 物理或历史科目,考生需在其中选择一门,满分100分,考生的卷面分直接计入总成绩,这部分称为“1”模式。
3.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个科目中,考生需从中选择两门进行考试,每门科目满分100分,这部分采用等级赋分制,称为“2”模式。
等级赋分的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首先,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A等15%、B等35%、C等35%、D等13%、E等2%。
然后,将A-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的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相对应的五个分数段。
最后,通过换算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赋分。具体赋分区间如下:
A等级:赋分区间是100-86分。
B等级:赋分区间是85-71分。
C等级:赋分区间是70-56分。
D等级:赋分区间是55-41分。
E等级:赋分区间是40-30分。
这种赋分制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消除不同学校、不同地区间教学质量差异对考生成绩的影响,使得来自不同背景的考生在相同的分数区间内具有相同的能力水平。同时,等级赋分制也能够更好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能力,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
总的来说,河北高考赋分制是一种旨在提高高考公平性和科学性的成绩计算方式,通过等级赋分,使考生的成绩更具可比性,有助于高校选拔到真正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