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关于关联方的规定

会计准则关于关联方的规定旨在明确关联方关系的界定、披露要求以及关联交易的规范。
会计准则对于关联方的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关联方关系的界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的规定,关联方是指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关系。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母公司、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等。
2. 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当披露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这包括但不限于购销商品、提供和接受劳务、关联托管、租赁、提供资金或资源、担保等。
3. 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上,关联方交易需要按照市场交易原则进行处理,即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视为非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如果关联方交易不符合市场交易原则,企业需要按照规定调整交易价格或进行披露。
4. 税收影响:税法对于关联方的认定和交易也有明确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关联方的定义和关联交易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规定了相应的税收调整措施。
5. 监管要求:沪深交易所、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机构也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有严格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披露,以确保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6. 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IAS 24)关联方揭示要求披露报表企业与关联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交易的详情,以统一国际财务报表的编写标准。
总之,会计准则关于关联方的规定旨在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公允和透明,同时防范关联方交易可能带来的利益输送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