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30橘虞初梦时间:2024-07-04

财政部关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旨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优化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转化率。

近年来,我国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财政部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以下是对财政部关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一些关键改革点的概述:

1. 扩大预算编制自主权:财政部简化了预算科目,将原本的9个以上精简为3个,并精简了费用测算说明。除了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其他费用只需提供基本测算说明,减少了科研人员的事务性工作负担。

2. 扩大预算调剂自主权:设备费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其他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负责人。这意味着科研人员可以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灵活调整预算,提高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3. 扩大经费包干制范围:不仅人才类和基础研究领域实施经费包干制,其他领域也在逐步推广。经费包干制意味着科研人员可以自主支配科研经费,减少了繁琐的报销手续。

4. 强化绩效管理:财政部强调,科研经费管理要注重绩效导向,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费分配挂钩,以激励科研人员产出高质量成果。

5. 完善经费监管机制: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的同时,财政部也强化了经费监管,建立了科研经费的动态监管和追溯机制,确保科研经费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6. 推动成果转化:财政部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7.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财政部也强调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支持科研人员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提升我国科研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财政部旨在为科研人员松绑,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财政部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