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工艺流程及其技术要求

25有种你来时间:2024-07-04

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技术准备:首先进行孔形、孔径、孔深、孔位的确定,泥浆相对密度、倾斜度、沉渣厚度的控制,钢筋笼安装就位,以及沉渣厚度的测定,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制备:在干处进行拌制,确保混凝土和易性良好,含砂率在40~50%之间,水灰比控制在0.44左右,并掺入缓凝、塑化等外加剂。

3. 导管安装与试验:导管配置一般内径20~35mm,长度2~3m,导管下端至孔底25~35cm,首次灌注导管的埋置深度不小于1m。进行导管水密性试验及安装,确保导管无漏气、漏水、变形,接头连接牢固可靠。

4. 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保证混凝土连续灌注,防止中断。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应缓慢提升,以免挂撞钢筋笼。

5. 灌注后的养护:混凝土灌注完成后,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技术要求方面,主要包括:

混凝土开始灌注时,漏斗下的封水塞要符合要求,如预制混凝土塞、木塞或充气球胆。

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检查均匀性和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进行二次拌合。

第二次清孔完毕,检查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时间间隔不宜大于30分钟。

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严禁中途停止。

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灌注过程中宜使导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窜动,防止混凝土凝固,增加灌注速度。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桩头混凝土强度。

总之,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严格,确保混凝土质量和工程安全。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