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什么时候开始交易

中国碳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
碳交易市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碳排放权的买卖来调节企业的碳排放量。企业需要按照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总量进行分配,超出部分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而减排效果好的企业可以将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出售给其他企业。这样,市场机制就会促使企业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筹备。早在2008年,国家发改委就开始推动碳交易试点工作,并在2011年在深圳、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等地设立了7个试点。试点期间,这些地区积累了一定的碳交易经验,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并开始交易。首批纳入碳排放交易的是发电行业,覆盖约2.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40%。随后,其他行业如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也将逐步纳入碳市场。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碳交易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交易市场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碳排放控制效率,加快低碳转型。
3.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碳交易市场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4. 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将提升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完善。
然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完善、企业参与度不足、碳排放数据统计难度大等。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熟,中国碳交易市场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我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