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的概念

分布式光伏是指安装在用户场地附近,通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实现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的发电方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 就地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
2. 清洁高效:分布式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替代和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费,符合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要求。
3. 分散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采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如城市建筑物屋顶、居民自有的屋顶等。这种布局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4. 用户侧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可以上网。这样既满足了用户自身的用电需求,又为电网提供了清洁能源。
5. 接入公共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这有助于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6.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如光伏扶贫、光伏农业等政策,为分布式光伏发电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将在我国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