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说的三关是哪三观呢

禅宗所说的三关是参禅的三重境界,即“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特别强调内心的领悟和体验,其修行过程被形象地比喻为通过三个阶段,也就是“三关”。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修行者在参禅过程中心境的变化和认知的深化。
首先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个阶段是禅宗修行的起点,修行者对世界有着直观的认识,没有太多的疑惑和分别心。在这个阶段,修行者对事物保持一种纯粹和直接的态度,没有对事物的执着和偏见,对山就是山,对水就是水,没有任何修饰和想象。
随着修行的深入,修行者进入第二个阶段:“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这个阶段,修行者开始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开始质疑事物的表象,不再被事物的外在形式所迷惑。他们开始认识到事物的无常和空性,不再执着于表面的现象,而是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最后是“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在这个最高的阶段,修行者的心境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的和谐和统一。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已经超越了表象,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但这一次的“山”和“水”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山”和“水”,它们已经融入了修行者的生命体验中。这种境界体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回归本心,达到了一种“见性”的境界。
禅宗的这三关,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认识,更是对自我、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三个阶段,修行者能够逐渐消除内心的烦恼和执着,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