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15嗜血如命、时间:2024-07-05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投资情况。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会计处理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在会计核算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会计处理原则。

首先,我们来看成本法。成本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一般不调整其账面价值。这意味着,一旦长期股权投资被记录在账上,除非发生清算性股利、追加或收回投资等情况,否则其账面价值保持不变。在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不管有关利润分配是属于对取得投资前还是取得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

其次,权益法是另一种会计处理方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会随着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当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时,投资企业会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比例,将被投资企业的净损益列为自身的投资损益,并表示为投资的增减。相反,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投资企业也会按照相同的权益比例,减少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此外,如果投资企业收到被投资企业发放的股利(不包括股票股利),则需要冲减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

两种方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账面价值调整:成本法下的账面价值一般不进行调整,而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会随着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2. 投资损益确认:在成本法下,投资损益仅包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而在权益法下,投资损益包括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

3. 投资风险承担: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而在权益法下,投资企业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其账面价值会随着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而调整。

总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各有优劣,企业应根据自身投资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