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如何划分

三圈环流根据大气环流的特点和地理位置,划分为三个环流圈:第一环流圈为哈德莱环流,第二环流圈为费雷尔环流,第三环流圈为极地环流圈。
三圈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理想模式,它描述了地球大气中由太阳辐射加热不均和地球自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环流系统。这种环流模式将大气环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环流圈,每个环流圈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首先是第一环流圈,也称为哈德莱环流或热带环流圈。这个环流圈主要存在于赤道附近,其特点是赤道地区的低层大气受到太阳辐射加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而高纬度地区则因太阳辐射较少,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在哈德莱环流中,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会向两侧移动,形成信风带,这些信风带随高度上升,在北半球偏向东北,南半球偏向东南,最终在高纬度地区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接下来是第二环流圈,即费雷尔环流或中纬度环流圈。这个环流圈位于哈德莱环流圈和高纬度环流圈之间,主要在中纬度地区形成。费雷尔环流是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得中纬度地区的风向发生偏转,形成了西风带。在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从西向东,而在南半球则是从东向西。这种环流形式使得中纬度地区的气候受到显著影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
最后是第三环流圈,即极地环流圈。这个环流圈主要存在于极地附近,由于极地地区的温度极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在极地高压带的下沉气流会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极地东风带。极地环流圈对于极地气候的形成和北极涡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三圈环流的划分反映了地球大气环流在不同纬度区域的特点,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系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