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出处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出自《道德经》。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道家经典《道德经》。这句话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即“道”的无边无际和内在统一的特性。
在《道德经》中,老子通过这句话来描述“道”的无限性和包容性。这里的“大”指的是“道”的无限广大,没有边界,可以涵盖宇宙间的一切存在;而“小”则指的是“道”的内在性,即“道”存在于万事万物的内部,是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根本。
具体来说,这句话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宇宙的无限性:“其大无外”表明宇宙是无限的,没有边界。在道家哲学中,宇宙是“道”的体现,而“道”是无边无际的,因此宇宙也是无边无际的。
2. 内在的统一性:“其小无内”则强调了“道”的内在性。在道家看来,尽管宇宙无限广大,但“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它存在于每一个事物的内部,是万物共同遵循的原则。
3. 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反映了道家哲学中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在相对论中,无限大与无限小是两个极端,但在“道”的视角下,这两个极端是统一的,因为“道”既包含了无限大,也包含了无限小。
4. 哲学方法论:这句话还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方法论。道家认为,要理解宇宙和万物,需要从“道”出发,从内在去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从外在形式去观察。
总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道家哲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强调了“道”的无限性和内在统一性,对于理解道家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也常被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概念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内在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