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区别

2539.光风时间:2024-07-06

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针对的资产类型不同,以及计提的目的和方法。

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是会计准则中为了应对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而设置的准备金,它们在会计处理上有以下区别:

1. 针对的资产类型:

坏账准备:主要针对应收账款,即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坏账准备是为了应对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而设立的。

存货跌价准备:针对的是存货,即企业在生产或销售过程中持有的商品、原材料等。存货跌价准备是为了应对存货因市场变化或产品过时而可能发生的价值下降风险。

2. 计提目的:

坏账准备:目的是为了在财务报表中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避免因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导致的利润虚增。

存货跌价准备:目的是为了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避免因存货跌价而导致的利润虚增。

3. 计提方法:

坏账准备:企业通常会根据历史经验、客户信用状况等因素,对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估计,并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企业会根据存货的市场价格、成本、预计销售费用等因素,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估计,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按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 会计处理:

坏账准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企业会冲减坏账准备,并确认坏账损失。

存货跌价准备:在实际销售存货时,企业会将存货跌价准备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或资产减值损失。

5. 报表反映:

坏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中进行列示,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项目。

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中进行列示,作为存货的备抵项目。

总之,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是会计上应对资产减值风险的重要手段,它们在资产类型、计提目的、计提方法、会计处理和报表反映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