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长城战役发生在1933年。
长城战役,又称长城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部分,发生在1933年。这场战役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战役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长城战役的背景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随后又向华北地区扩张。1933年,日军进逼长城一线,企图突破长城防线,进一步侵占华北。为了保卫国家领土,中国政府调集了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部队,在长城沿线布防,准备进行抗击。
长城战役的主要战场位于长城沿线,包括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察哈尔(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等地。1933年3月,日军向长城沿线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突破长城防线。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展开英勇抵抗,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在长城战役中,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激战,如喜峰口战役、古北口战役等。中国军队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尽管在装备、火力等方面与日军存在较大差距,但中国军队依然顽强抵抗,使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长城战役持续了数月,最终在1933年5月,由于中国军队在战斗中伤亡惨重,且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暂时停止了战斗。虽然长城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失败告终,但这场战役充分体现了中国军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长城战役虽然未能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场战役也使中国民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侵略野心,激发了中国民众的抗日热情。此后,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逐渐壮大,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总之,长城战役发生在1933年,它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战役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