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上税是税前还是税后

工资上税是在税前进行。
工资上税,即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是在税前进行的。这意味着,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我们首先需要从员工的税前工资中扣除必要的扣除项,如基本免税额、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然后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下是具体的计算步骤:
1. 确定税前工资:首先,员工每月从雇主那里获得的工资即为税前工资。
2. 扣除法定免税额:根据国家规定,每个纳税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都有一个基本免税额,目前我国的基本免税额为每月5000元。
3. 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这些扣除项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直接扣除。
4.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将税前工资减去基本免税额和专项附加扣除,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5. 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范围,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6. 计算个人所得税:最后,根据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因此,工资上税是在税前进行的,这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基本规定。这样做可以确保纳税人的税负公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