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货币与纸币和存款货币的不同之处

金属货币与纸币和存款货币在本质、发行机制、价值属性、调节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
金属货币,如金银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货币形式。其作为货币的主要特点如下:
1. 本质:金属货币是商品货币,其本质是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即金属本身。
2. 发行机制:金属货币的发行通常受制于金属的存量,因此其供应量相对固定。
3. 价值属性:金属货币具有内在价值,即使作为货币的职能被废弃,其金属本身也有市场价值。
4. 调节机制: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流通量会根据商品流通的需要自动调节。当货币供应过多时,其购买力下降,人们倾向于储存金属货币,从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反之,当货币供应不足时,货币购买力上升,人们会减少储存,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纸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其特点如下:
1. 本质: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只是代表一定的金属货币或经济价值。
2. 发行机制:纸币的发行量由政府根据经济需要和货币政策来决定,不受金属存量的限制。
3. 价值属性:纸币的价值来源于国家的信用背书,其本身的价值远小于其面值。
4. 调节机制:纸币的流通量可以通过政府的货币政策进行调节,以应对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存款货币,是纸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如下:
1. 本质:存款货币是银行存款的衍生形式,是一种虚拟货币。
2. 发行机制:存款货币的发行依赖于银行信用,由银行根据存款人的存款发放贷款。
3. 价值属性:存款货币的价值同样来源于银行的信用和国家的法律支持。
4. 调节机制:存款货币的流通量受银行贷款政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的来说,金属货币、纸币和存款货币在货币的本质、发行机制、价值属性和调节机制上存在显著差异。金属货币强调实物价值,纸币强调信用价值,而存款货币则强调银行信用和金融系统内的流动性。这些不同之处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和经济发展阶段货币形态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