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安全观从哪里提出

综合安全观最早由我国提出。
综合安全观是我国在国家安全战略领域提出的一种全新观念,旨在全面、系统地认识和应对国家安全问题。这一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对国际安全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对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展。
综合安全观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结合起来,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式保障国家安全。具体来说,综合安全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传统安全主要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而非传统安全则涉及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资源安全等方面。综合安全观强调两者不可分割,需要在维护传统安全的同时,关注非传统安全威胁。
2. 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互动:综合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的安全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因此,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3. 全面安全与重点保障相结合:综合安全观强调,在全面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领域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既要关注整体安全,又要关注重点领域的安全风险,确保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
4. 动态安全与静态安全相结合:综合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是一个动态过程,既要关注静态的安全状态,也要关注动态的安全趋势。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国家安全风险,及时调整安全政策和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
5. 人民安全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综合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的核心目标是保障人民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在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安康。
综合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综合安全观的指导下,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将继续坚持和发展综合安全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