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电力物联网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15雨飞飞时间:2024-07-05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在2019年3月5日由国家能源局正式提出的。

泛在电力物联网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2019年3月5日由中国国家能源局正式提出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推动电力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核心概念是通过构建一个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电力物联网,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效运行。它涵盖了电力生产、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信息和人的全面连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提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推动能源结构调整: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泛在电力物联网有助于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2. 提升电力系统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智能调度和故障诊断,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3. 增强能源安全保障:泛在电力物联网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有效防范和应对电力安全事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4. 促进产业升级: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储能、电力电子等领域。

5. 提高用户服务质量: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电力服务的个性化、便捷化,提升用户的用电体验。

自提出以来,泛在电力物联网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例如,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总之,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电力行业迈向了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阶段,对于推动能源革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