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在什么时候被灭的

楚国在公元前223年被灭。
楚国,又称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重要诸侯国。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经过周朝的封爵,楚国逐渐发展壮大。在春秋时期,楚国开始崛起,不断兼并周边的小诸侯国,国力逐渐增强。楚武王熊通在公元前704年僭越称王,标志着楚国的正式建立。在楚庄王时期,楚国达到了鼎盛,问鼎中原,与晋国展开邲之战,大败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进入战国时期,楚国继续扩张,楚悼王时期,吴起变法使得楚国军事力量大增,一度显示出称霸的势头。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楚国的疆域达到巅峰,西起大巴山,东至大海,南至南岭,北至河南中部。然而,楚怀王时期,由于用人不当和外部欺诈,国势逐渐衰落。
最终,在公元前223年,秦国军队攻破楚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这一事件标志着楚国长达数百年的辉煌历史画上了句号,也标志着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在历史上消失了。楚国虽然灭亡,但其文化、历史和影响在后世依然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