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是怎么变为东晋的

西晋因内乱和外患导致国力衰弱,最终灭亡,其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了东晋。
西晋的建立是在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司马懿及其子孙的推动下,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国号晋,定都洛阳,开启西晋王朝。西晋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国力强盛,出现了“太康盛世”的局面,但随着司马炎去世,西晋内部逐渐出现权力斗争和腐败现象。
晋武帝死后,晋惠帝继位,由于年幼无知,朝政被皇后贾南风和宦官集团把持,导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皇族内部为了争夺权力而相互残杀,这场内乱持续了16年,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
与此同时,西晋面临的外患也是日益严重。由于内迁的游牧部落增多,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占据了当地人口的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晋灭吴后,国力逐渐衰弱,奢侈腐败的气象笼罩全国,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在八王之乱结束后,西晋已经元气大伤。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但长安很快失守。316年,西晋灭亡,司马睿的弟弟司马保在成都建立了成汉。次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东晋建立后,虽然多次试图北伐恢复旧土,但都因内部不团结而未能成功。东晋时期,门阀士族政治盛行,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总之,西晋因内乱和外患导致国力衰弱,最终灭亡,其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了东晋。东晋虽然延续了晋朝的统治,但国力已大不如前,为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