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管理条例

确保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和高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师管理条例》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行为,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以下为条例的主要内容:
1. 资格与准入: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并经过专业培训。教师招聘应公开、公平、公正,确保选拔到高素质的教师。
2. 职业道德:强调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守教育初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维护教育公平。
3. 教育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工作纪律:规定教师应按时到岗,认真备课,不得擅自离岗或旷工。教师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5. 考核与评价: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师德、教学能力、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实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6. 培训与发展: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和资源,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7. 权益保障: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防止教师权益受到侵害。
8. 监督与问责:建立健全教师监督机制,对违反条例的教师进行问责,确保条例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管理条例》,可以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