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的战略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5月首次提出来的。
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这一战略的提出,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这是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的时间节点。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全面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指出教育是基础。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根本途径。
进入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不断丰富和发展。例如,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强再次强调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这表明,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总之,科教兴国战略自1995年提出以来,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