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的级内损失及减少措施

29号被盗的穷鬼时间:2024-07-04

通过优化设计和运行维护,可以有效减少汽轮机级内损失,提高热效率。

1. 级内损失概述

汽轮机级内损失是指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蒸汽在级内流动时产生的能量损失,主要包括喷嘴损失、动叶损失、余速损失、叶高损失、扇形损失、叶轮摩擦损失、部分进汽损失、漏汽损失、湿汽损失等。

2. 喷嘴损失

蒸汽在喷嘴中的叶栅内滞留,导致蒸汽与喷嘴壁面的摩擦、蒸汽气流之间的相互冲击和碰撞,形成喷嘴损失。减少措施包括优化喷嘴形状和材料。

3. 动叶损失

蒸汽在动叶上的流动过程中,由于速度和压力的变化,产生动叶损失。优化动叶形状和叶片间隙,以及使用耐高温材料可以减少动叶损失。

4. 余速损失

蒸汽通过动叶后仍有剩余速度,这部分能量未能转化为机械功,形成余速损失。通过提高叶栅效率,减少余速损失。

5. 叶高损失

叶片高度不匹配或叶片设计不当导致的损失。通过精确设计叶片形状和高度,减少叶高损失。

6. 扇形损失

叶片形状和角度不合适导致的能量损失。优化叶片扇形设计,减少扇形损失。

7. 叶轮摩擦损失

叶轮表面粗糙或设计不当导致的摩擦损失。提高叶轮表面光洁度,优化叶轮设计,减少摩擦损失。

8. 部分进汽损失

由于喷嘴或动叶设计不合理,蒸汽未完全充满流动通道导致的损失。优化喷嘴和动叶设计,确保蒸汽充分充满通道。

9. 漏汽损失

蒸汽在级内流动过程中通过密封不良的间隙泄漏出去,形成漏汽损失。加强密封设计和维护,减少漏汽损失。

10. 湿汽损失

由于蒸汽湿度增加,速度下降导致的损失。优化汽轮机设计,确保蒸汽在进入末级前达到适当的过热度,减少湿汽损失。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汽轮机级内损失,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