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用聚合氯化铝标准

水处理用聚合氯化铝的标准主要包括其化学成分、物理形态、含量、杂质含量、溶解度等指标。
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PAC)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药剂,广泛应用于给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等领域。为了确保水处理用聚合氯化铝的质量和效果,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以下是对水处理用聚合氯化铝标准的主要内容介绍:
1. 化学成分:水处理用聚合氯化铝的主要成分为铝、氯、氢、氧等元素。按照国家标准,聚合氯化铝中铝含量应大于28%,氯含量应大于10%,氢含量应小于1%,氧含量应小于10%。
2. 物理形态:聚合氯化铝的物理形态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种。固体形态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液体形态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固体聚合氯化铝的粒度应小于0.074mm,液体聚合氯化铝的粘度应小于100mPa·s。
3. 含量:聚合氯化铝的含量是指单位质量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固体聚合氯化铝的含量应大于85%,液体聚合氯化铝的含量应大于28%。
4. 杂质含量:水处理用聚合氯化铝的杂质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国家标准,固体聚合氯化铝的杂质含量应小于1%,液体聚合氯化铝的杂质含量应小于0.5%。
5. 溶解度:聚合氯化铝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体积水溶液中溶解的聚合氯化铝的质量。根据国家标准,固体聚合氯化铝的溶解度应大于60%,液体聚合氯化铝的溶解度应大于30%。
6. 稳定性:聚合氯化铝的稳定性是指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化学性质变化。根据国家标准,水处理用聚合氯化铝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分解、结块、变色等现象。
7. 毒性:聚合氯化铝的毒性是指其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根据国家标准,水处理用聚合氯化铝的毒性应低于国家规定的毒性等级。
总之,水处理用聚合氯化铝的标准涵盖了化学成分、物理形态、含量、杂质含量、溶解度、稳定性、毒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其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水处理需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