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抗碎强度国标

煤的抗碎强度是指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破碎的能力,我国对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
煤的抗碎强度是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煤炭的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破碎程度,进而影响到煤炭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果。为了规范煤炭产品的质量,我国制定了《煤炭抗碎强度测定方法》(GB/T 474—2008)这一国家标准。
根据GB/T 474—2008标准,煤的抗碎强度测定方法如下:
1. 样品准备:从煤炭样品中取出适量的样品,进行破碎和筛分,选取粒度范围符合标准的样品。
2.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包括抗碎强度试验机、筛分设备、天平等。
3. 试验步骤:
a. 将筛分后的样品放入抗碎强度试验机中。
b. 将样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破碎试验。
c. 记录破碎过程中样品的抗碎强度。
4. 结果计算:根据破碎过程中样品的破碎程度,计算煤的抗碎强度。抗碎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抗碎强度 = (破碎前样品质量 - 破碎后样品质量)/ 破碎前样品质量 × 100%
5. 结果判定:根据计算出的抗碎强度值,对照标准中的规定,判断煤炭产品的质量等级。
我国煤炭抗碎强度的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优等品:抗碎强度≥60%
一等品:45%≤抗碎强度<60%
合格品:30%≤抗碎强度<45%
此外,GB/T 474—2008标准还对试验报告的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试验日期、样品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等内容。
总之,煤的抗碎强度国标对于煤炭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规范煤炭产品的质量,有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益,保障煤炭产品的安全使用,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