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是哪一年传入中国的

西红柿大约在明朝传入中国。
西红柿,又称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番茄在秘鲁等地已有二千年历史。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人将番茄作为珍贵的观赏植物引入,并逐渐在欧洲地区传播。18世纪中叶,番茄开始作为蔬菜在南欧种植。
关于西红柿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学界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较为权威的观点认为,西红柿大约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当时,人们将西红柿称为“番柿”,这个名字来源于其来自西方的背景和颜色类似柿子的外观。据《群芳谱》记载,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中已有关于“番柿”的记载,可见至少在明末时期,西红柿已在中国传播。
在明朝时期,西红柿最初传入中国时,主要作为观赏植物。直到18世纪,人们才开始尝试食用番茄。据传说,有一位法国画家曾冒险品尝番茄,并大加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食用番茄。
清朝末年,中国人才开始普遍食用番茄。如今,西红柿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菜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西红柿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适宜在疏松、透气、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土壤pH值在6~7之间。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西红柿的果实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风味,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煮食,还可以加工成果酱、果汁等。
总之,西红柿大约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经过数百年的传播和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