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出于哪场战役

17£蔡灬林﹌时间:2024-07-04

空城计最早见于《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诸葛亮在街亭之役中智退司马懿的故事。

空城计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谋略之一,最早见于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被描绘为诸葛亮在蜀国街亭之役中面对魏国大军压境时采取的一种战术。

故事发生在公元234年,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北伐曹魏,试图收复中原。在这次北伐中,诸葛亮因误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魏国名将司马懿率领大军乘胜追击,直逼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此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多少兵力,只有一班文官和少量士兵。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诸葛亮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采取了一种看似荒谬的策略——空城计。他下令关闭城门,让士兵原地不动,并将旌旗藏匿起来。然后,他自己披上鹤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携带一张琴,登上城楼,在城楼上弹琴唱曲。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看到城门大开,士兵们仿佛没有防备,司马懿心生疑虑,怀疑城中必有伏兵。为了稳妥起见,他决定暂时撤退,不再进攻。这一举动使得诸葛亮成功智退司马懿的大军。

尽管空城计在《三国演义》中被广为传颂,但关于其是否真实发生过,历史学界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许多故事都是作者根据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空城计可能也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记载。

不过,空城计作为一种军事谋略,其背后的智慧和策略仍然值得后人借鉴。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强敌时,有时候采取看似荒谬的策略,反而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空城计的流传,也反映了人们对智慧和谋略的崇尚,以及对诸葛亮这位智慧化身的历史人物的美好记忆。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