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计划内招生计划外招生

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是针对高等教育招生方式的不同分类,主要区别在于招生名额的来源、录取标准和学历证书的认可度。
计划内招生,又称统招,是指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招生名额,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后,由各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招生计划进行录取。这种招生方式的学生享受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其录取标准严格,通常要求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且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线。计划内招生的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享受国家规定的就业报到证等政策优惠。
具体来说,计划内招生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通过高考录取的本科生、专科生。
2. 对口高职考试招生: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一种招生方式。
3. 单招考试招生:部分高校针对特定专业或条件的考生进行的单独招生考试。
而计划外招生,则是指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自主设定的招生名额和录取标准。这种招生方式不占用国家统一分配的招生名额,录取标准相对灵活,不要求考生参加高考,甚至有的不需要考试成绩,只需符合招生条件即可入学。计划外招生的学生毕业后同样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但可能不如计划内招生的学历证书受到某些用人单位的青睐。
计划外招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 自考本科:通过自学考试,学生可以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
2. 成人大专:通过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学生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
3. 网络教育:通过网络学习,学生可以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
总的来说,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在学历证书的认可度上没有本质区别,但计划内招生在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对于考生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招生方式,关注招生政策,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是实现教育梦想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