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安全技术c类用在哪里

服装安全技术C类主要适用于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服装安全技术C类是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的一种安全技术类别。这一类别主要针对那些不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服装产品,如外套、风衣、大衣、羽绒服、西装等。这些产品在日常穿着中与皮肤接触面积较小,对人体的直接健康影响相对较低。
根据该标准,服装安全技术类别分为A、B、C三类:
A类:主要针对婴幼儿用品,如尿布、内衣、睡衣等,要求最严格,对甲醛、PH值、色牢度等有害物质的要求最为严格。
B类:针对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如内衣、袜子、贴身衣物等,要求次之,但仍需满足一定的安全标准。
C类:针对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如外套、大衣、羽绒服等,要求相对较低,但仍需确保产品安全无害。
C类服装安全技术标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甲醛含量:C类产品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
2. pH值:C类产品的pH值应在4.0-7.5之间。
3. 色牢度:C类产品对酸、碱、汗、摩擦等条件下的色牢度要求较高。
4. 氨基染料:C类产品中不得含有可分解芳香胺。
C类服装虽然不直接接触皮肤,但在选择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购买时查看吊牌上的安全技术类别标识,确保为C类或以上。
2. 尽量选择知名品牌和有良好口碑的商家购买,确保产品质量。
3. 闻一闻衣物是否有刺激性气味,如有异味,可能是甲醛含量较高,不宜购买。
4. 新购买的C类服装建议先进行晾晒,以便挥发掉部分有害物质。
总之,C类服装安全技术标准适用于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虽然要求相对较低,但在选购时仍需注意相关安全指标,确保穿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