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作者是谁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出自《论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名言,由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用以表达孔子关于人际交往和道德修养的观点。《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应该说话诚实,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诚信的重视。在儒家文化中,诚信被视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
孔子认为,诚信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损害人际关系,甚至破坏社会的稳定。因此,孔子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见《论语·子路》)
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孔子认为,诚信应当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国家,都需要诚信作为基石。在家庭中,父母应当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诚信为本;在学校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在国家层面,统治者应当诚信治国,以诚信赢得民心。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诚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一个守信的社会,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持。
综上所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不仅是《论语》中的经典名言,也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人际交往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