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和就业人员区别

18兜兜里没糖糖时间:2024-07-03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与就业人员的主要区别在于身份界定和统计范围。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和就业人员是两个不同概念,它们在身份界定和统计范围上有所区别。

首先,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等)中,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这类人员通常是正式员工,享有单位提供的各项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在岗职工的统计范围较为狭窄,主要关注的是与单位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人员。

而就业人员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所有在城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员,无论其就业形式如何。就业人员不仅包括在岗职工,还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1. 自由职业者:如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他们虽然不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也是就业人员的一部分。

2. 临时工和派遣工:这些人员虽然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合同期限较短,不属于在岗职工。

3. 离退休人员再就业:这部分人员在退休后再次就业,虽然他们与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但由于年龄原因,通常不包括在在岗职工统计范围内。

4. 试用期员工:在试用期内,员工与单位尚未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但已被计入就业人员。

总的来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是就业人员的一个子集,两者在统计范围和身份界定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分析城镇劳动力市场状况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类人员的统计数据,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城镇劳动力的就业状况。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