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可燃冰开采的怎么样了

中国的可燃冰开采取得了显著进展。
可燃冰,也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固态甲烷水合物,具有极高的能源潜力。近年来,我国在可燃冰的开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我国在可燃冰资源调查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我国已初步查明可燃冰资源潜力巨大,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西太平洋等海域。其中,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居全球首位。
其次,我国在可燃冰勘探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针对可燃冰开采的难点,我国科研团队开展了多项技术攻关,成功研发了适用于可燃冰开采的钻探、开采、运输等技术。这些技术为我国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奠定了基础。
再者,我国在可燃冰试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可燃冰试采平台“蓝鲸1号”上,成功实现了可燃冰试采,日产天然气达到了3万立方米,标志着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燃冰产业发展。2017年,国务院批复设立国家可燃冰开发示范区,推动可燃冰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可燃冰勘探开发力度。
然而,我国可燃冰开采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可燃冰开采技术尚不成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其次,可燃冰开采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此外,我国可燃冰产业链尚不完善,需要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总之,我国可燃冰开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产业链,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以实现可燃冰资源的商业化开采,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