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是哪一年建立的

东汉末年通常指东汉时期的末期,具体起始时间没有明确的年份,但一般认为始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指的是东汉时期从汉桓帝时期开始的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治腐败、外戚专权、宦官乱政以及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虽然“东汉末年”没有一个确切的起始年份,但历史上常以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作为这一时期的开端。
黄巾起义是由张角领导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头戴黄巾,因此得名。这场起义虽然最终被汉朝政府镇压,但它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统治开始动摇,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此后,东汉王朝进入了更加混乱的时期,包括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等。
东汉末年的具体时间界限并不清晰,因为它涵盖了从汉桓帝(公元147年—167年在位)到汉献帝(公元189年—220年在位)这一时期的多个阶段。在这一时期,东汉王朝的统治能力逐渐衰退,地方势力逐渐壮大,为三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东汉末年是一个历史分期,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年份,它标志着东汉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