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最早提出全面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的一个明确表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全面进步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明确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化和拓展,它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 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旨在使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包括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提高教育水平、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等多个方面。
3.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升公民素质,促进文化繁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家软实力,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5. 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友好。
具体到内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社会建设: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文化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美丽中国。
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