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公费和自费

公费和自费是针对高等教育中研究生培养经费来源的两种不同方式。
在高等教育中,公费和自费是两种常见的财务资助方式,主要针对研究生的学费支付。
公费生是指其学费由国家或其所在单位全额支付的学生。这种资助方式通常针对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如国家计划内研究生。公费生的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因此,这类学生不需要支付学费。根据具体政策,公费生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非定向研究生毕业后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而定向生在录取时就必须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
自费生则是自己承担学费的学生。自费研究生通常是指自筹经费研究生,其培养经费由学生个人或其家庭承担。自费研究生毕业后可以自谋职业,没有特定的就业方向限制。由于自费研究生需要支付学费,因此,他们在入学后可能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来支付学费。
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公费生和自费生的分配通常根据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来决定。一般而言,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会被确定为公费生,而排名靠后的则成为自费生。此外,一些重点大学还设有保送生名额,保送生通常也是公费生。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公费生的概念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公费生和自费生的划分正在被取消,研究生教育逐步转向以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专项奖学金等多种形式提供资助。这意味着,研究生不再严格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和成绩获得相应的资助。
在具体实施中,公费和自费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费来源:公费生的学费由国家或单位支付,自费生需自行承担学费。
2. 就业政策:公费生可能面临特定的就业要求,如定向生需要在特定地区或单位工作,而自费生则享有更自由的就业选择。
3. 学费负担:公费生无需支付学费,自费生则需要支付全部或部分学费。
总的来说,公费和自费是高等教育研究生培养经费的两种不同模式,它们在经费来源、就业政策和学费负担等方面存在差异。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这种区别正在逐渐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