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管平衡什么时候提出的

21西门吹牛时间:2024-07-06

球管平衡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J.B. Herrick于1926年提出。

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是肾脏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肾脏在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时,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小管重吸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James B. Herrick在1926年提出。

Herrick的发现是基于对肾脏功能的研究,他观察到当肾小球滤过率发生变化时,近端小管对水和溶质的重吸收能力也会相应地调整,以维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这一现象表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并非被动地响应滤过率的变化,而是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球管平衡的具体表现是,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保持在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这种恒定的比例关系被称为球管平衡。

球管平衡的维持机制涉及到多种生理过程和激素调节。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抗利尿激素(ADH)等激素在调节肾小管重吸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体液渗透压升高或血容量减少时,RAAS被激活,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从而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同时,ADH的分泌也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球管平衡的生理意义在于,它确保了肾脏在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时的稳定性和效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球管平衡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渗透压和电解质平衡,从而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此外,球管平衡的异常也可能与多种肾脏疾病有关。例如,糖尿病肾病、急性肾损伤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球管平衡的失调,进而影响肾脏的功能。

总之,球管平衡是肾脏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由Herrick于1926年首次提出,并为我们理解肾脏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概念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