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布设需要满足一系列基本要求,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沉降观测是保障建筑物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沉降观测的有效性,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布设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 水准点的设置:
每一观测区域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水准点,通常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检查和核对。
水准点应选择永久性、坚固稳定的位置,便于长期使用。
水准点应与观测点接近,避免受到施工机械和来往车辆的干扰。
水准点应埋设在受振区以外,埋设深度应低于冰冻线以下0.5米,且顶部应加盖保护。
2.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点应设置在能代表建筑物沉降和变形特征的显著部位,如建筑物基础转角处、沉降缝或伸缩缝两侧、柱基、新旧建筑物基础连接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的地方。
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载以及地质情况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沿房屋四周每隔15-30米设置一个,确保观测点的均匀分布。
3. 观测点布设的对称性和间距:
观测点的布设应保证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对称。
相邻观测点之间的间距以15-30米为宜,确保观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
4. 观测点的可靠性:
观测点应牢固可靠,便于观测,避免因观测点不稳定而导致的误差。
5. 观测时间和次数: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每加高2-3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工业建筑在不同荷载阶段(如浇筑混凝土基础、安装柱子和屋架、铺设屋面板、安装吊车架、砌筑砖墙体等)也应进行观测。
综上所述,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和布设必须严格遵循上述要求,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