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磷肥的磷为什么作物不能吸收

白磷肥中的磷之所以作物不能有效吸收,主要是因为白磷肥中的磷以不溶性形式存在,且在土壤中难以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有效形态。
白磷肥是一种含磷量较高的肥料,其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然而,这种磷肥中的磷并不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形式。以下是几个原因导致作物难以吸收白磷肥中的磷:
1. 不溶性磷酸盐:白磷肥中的磷通常以不溶性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等。这些磷酸盐在土壤中的溶解度较低,导致作物根系难以直接吸收。
2. 土壤环境因素: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磷肥的溶解和转化。例如,在酸性土壤中,磷肥中的磷更容易转化为不溶性磷酸盐,从而降低作物的吸收率。
3. 磷的固定:土壤中的铝、铁、钙等金属离子能与磷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沉淀,这个过程称为磷的固定。固定后的磷无法被作物根系吸收。
4. 磷的移动性差: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一旦固定,就难以通过土壤水流动至作物根系附近。
为了提高白磷肥中磷的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增加磷的溶解度,同时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也能促进磷的溶解。
土壤改良:通过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可以中和土壤酸性,减少磷的固定。
适时施肥: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苗期和花期,施用磷肥,可以确保作物对磷的需求得到满足。
磷肥深施:将磷肥深施到土壤中,可以减少磷与土壤接触面积,降低固定风险。
总之,白磷肥中的磷难以被作物吸收,需要通过合理施肥和管理,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