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形成后的三个阶段是什么阶段

管理学形成后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在这一阶段,管理学主要关注如何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生产率。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标准化和细化工作流程来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则提出了管理过程理论,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基本职能;韦伯则提出了官僚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的理性化、规范化和效率。
第二个阶段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赫茨伯格、麦格雷戈等。在这一阶段,管理学开始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效率的影响。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需求层次对工作动机的影响;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的因素不同,前者与工作本身相关,后者与工作环境相关;麦格雷戈则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和态度受到不同的管理方式的影响。
第三个阶段是现代管理理论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鲁克、哈默、钱皮等。在这一阶段,管理学开始关注组织战略、创新、全球化等问题。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理论,强调组织目标的设定和实现;哈默和钱皮则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主张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管理学形成后的三个阶段分别从效率、人性和战略三个不同角度对组织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现代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