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余心之所善兮是什么意思

亦余心之所善兮的意思是“这也是我内心所崇尚的东西啊”。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离骚》。这句话是《离骚》开篇的一部分,整首诗通过屈原的自我抒发,表达了他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抗争。
在《离骚》中,屈原用“余”字自称,这是一种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谦称方式。这里的“亦”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也”,用来加强语气,表达肯定和强调。而“心之所善”指的是内心所喜欢、所追求的东西,即个人的理想和信仰。
整句话“亦余心之所善兮”可以理解为:“这也是我内心所崇尚的东西啊。”这里的“也”字强调了屈原对自己信仰的坚定,表明他所追求的理想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他内心深处所认可的。
屈原在《离骚》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楚国社会现状的不满。他认为,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和道德,才能在污浊的世界中保持清白,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要坚定不移地追求。
《离骚》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句话“亦余心之所善兮”也成为了表达个人信仰和追求的典型语句,被后人广泛引用。
总的来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这句话体现了屈原的坚定信仰和不屈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理想和道德的执着追求。在现代,这句话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内心的理想。